Q1:中金财富战略跟投及国家大基金持股数变化情况能否做一个解释?
A: 中金战略配售所获得的股份部分变成了转融券业务的证券出借,所以数量减少了。大基金方面也并没有减持,大基金实际获配7800多万股,上市当日是3400多万股,公司实施了绿鞋,延期交付了4000多万,本期延期交付的股票近期才登记到大基金账户名下,这就是3/31看不到延期配售的4000多万股。具体可以看4月7日配售公告。
Q2: 半导体是技术密集型行业,核心技术的人才竞争很激烈,不知近期公司是否开始引入高端人才,此外股权激励何时落地?
A:无论是过去、现在、将来,一流企业要有一流技术和产品,背后是一流团队,公司持续创造条件引入世界级人才,一直在做,引进优秀人才外,也强化自身人才培养,形成引进+自我培养双通道的方法,股权激励方面,通过科创板上市,加上大基金成为股东实现股份多元化,我们更加走向市场化,更加有市场化的激励机制。我们已经聘了咨询公司建立了完整的方案,股权激励方案正在审批流程中。
Q3: 有效外延并购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加速器,公司近期还是否有并购项目落地?
A:我们一直在致力于做并购,去年收购了杰群电子35%的股权,补上我们在汽车电子里面封测的短板,但至于其他的项目,我们在谈的很多,到相应时间我们会按要求披露。
Q4:在重庆投资12英寸晶圆项目,预计什么时候能够启动?
A: 2018年时候与重庆地方政府签订协议,在现有厂房内建设12英寸生产线,所有都是按照按原定走,我想强调,12寸投资比较大,为了不影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我们这次采取了创新的方式,确定不会影响上市公司报表和利润。在体外先进行12英寸孵化。到条件成熟再装入上市公司平台。
Q5:华润微于华润集团在多元化业务场景相结合方面有什么进展?
A:我们正在利用华润集团内部比较丰富的物联网应用场景,推动公司产品从消费电子想工业控制、汽车电子转型。集团也在积极推动。我们也热衷于和兄弟公司推动传感器领域的进展。
电话端投资者问答环节:
Q1:中国功率半导体产业和世界水平差距以及各个领域,应用领域国产化的水平?
A:可大可小的一个问题。技术上,我们认为差距不大,最多差一代技术的水平,装备基础设施的能力上基本是平起平坐。国内在积累时间和经验方面有不足,对客户服务上。国际巨头都有很大比重在汽车电子。国内以前是没有产业链,是我们的一个空白,但我们并不希望有战略版图的留白,我们要致力于改变这个事情。相信要通过我们的努力,进入汽车电子领域,建立客户的信任,我们能够赢得中国市场的胜利。
Q2:疫情影响,欧洲工厂,IFX, ON都在关厂,裁员,这部分需求有没有可能转移到中国大陆这些复工比较好的公司或者工厂;第二,功率半导体长期讲国产替代的逻辑,核心依托点是价格比别人便宜,性能差不多;还是说服务、设计成本更低一点。不知道国产替代核心依托点靠价格成本、服务,还是别的方面的什么因素?
A:由于疫情原因,整个全球半导体产业都受到影响,跟往常金融危机不一样,我们是面临市场需求端的负面影响,也面临供应链的顺畅影响。我们的确看到客户有转单到我们这边,但这种是否有可持续性,是否构成驱动我们发展的核心力量,我们还在观察。关于国产替代的这一块,中国功率半导体市场需求基本占了全球的一半,需求很大。很长一段时间国内企业在里面并没有扮演市场占有率很领先的角色,原因是半导体产业是全球化的产业。做半导体产品,不管是何种,首先要做的就是过性价比这一关。性能好,价格便宜。国内企业要努力把性价比优势做出来。第二关是质量关,要有持续供应保障客户的一个能力。第三关是自己的对产业链的控制的能力。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是IDM,受到的挑战非常小,将来中国企业对国内进口替代真正的核心驱动力,我个人认为是两条,第一是进到大门靠整机企业真正关心到产业供应链安全的问题,给国内企业们票,进门后能做多大,还是靠我们把自身能力提升到和欧美一样的水平。如果有一天我们服务能力能够跟欧美企业一样,进口替代的机会我们能实实在在抓住。
Q3:现在中芯国际在绍兴,上海先进的积塔半导体,包括华虹无锡,特色工艺线陆续开出,不知道后续功率半导体会不会有产能上的过剩,您怎么看这个趋势。这种IDM的公司跟斯达的FABLESS这样的公司,或者虚拟IDM的公司,我们有什么样的优劣势?
A:关于产能过剩的事情,我一直发言也都在说,某种意义上,全球半导体产业到2035年,由于5G出现,由于AI,加上IOT的应用,到2035年产能是不够的,即便考虑到各个国家加大投资。但面临到2035年全球集成电路产业达到1万亿美金,产能是不够的。背后逻辑是,产能不会过剩,但技术平台重叠会导致产能过剩。基于这个原因,我们要和国内相应合作伙伴合作,今年启动重庆的生产线建设项目。IDM和斯达,华虹这两种的差异性。我认为全世界笼统在讲,分为IDM,FOUNDRY+设计公司两大阵营,斯达还不是设计公司,他是做产品设计,提供自己模块制造加工开始的。拥有封装测试的业务链,并不是标准的FABLESS。对与华润微电子这种IDM企业。我们的战略目标是什么,如果有一天我们进入不了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对高可靠性,高质量有严格需求的,有市场进入门槛的,IDM模式的选择是没有价值的。如果我们进入到这些高端领域,我们可以看到IDM提供的这个模式,全产业链带来成本领先。还有两个优势,第一是一致性模式,可以给客户做承诺的。汽车电子,不仅需要质量的承诺,还有供应周期的承诺,产能保证至少10-15年以上。我们自身拥有产业链,就容易建立自己的质量,可靠性标准,上下游都是唯一的。生产资源在自己手里,我们答应给客户15年的供应周期能够保证。如果一个设计公司所有的晶圆、封测都在别人身上,在质量、在可靠性、在供应周期长期的保证上是有一定问题的。还有的一个优势,是自家有自己的价值链,我们可以做很多的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就像吴总讲的,我们有自己的SIC 6英寸生产线,我们可以做很多的新产品,新技术研发。而不是借助别人的平台。我们有自己的实验室,可以做很多的创新,尤其是面向中国市场应用的创新方案。这是我认为的两大优势。
Q4:我想了解一下,2019年半导体行业景气周期位于底部,2020年已经进入复苏阶段,但现在价格是否会遇到一些阻力呢,是否有进一步的下行空间。
A:我们知道2019年全球半导体产业处在下行周期,华润微电子也有下降,但是按照我们去年对今年的预测,我们会有恢复期,应该有不到两位数的成长,去年我们也看到成长动力和订单的来临,今年春节我们就没计划停工,刚好赶上疫情。虽然对我们带来负面影响,但2020年一季度我们还是有将近16%的业绩成长。反映周期向好的这一面。第二,由于疫情的影响,也给我们需求端带来高度的不确定性,以及供应段的的不确定性。按照最新市场调研机构预测,全球由于疫情影响,2020功率半导体市场会下降。如果这个是真的,我们的单价也会下降(但去年下半年是回升,1Q20也有回升)。1季度业绩里面,经营利润率,毛利率,净利润率都有大幅提升,很大程度上是反映了价格回升的情况。到2020年的上半年,我们能有透视度,能看的清楚。但三四季度我们还看不清楚。有可能会有负面的影响,也有可能没有影响。我们现在倾向于有负面影响,但对我们量化有多大,我们还在评估当中。至于价格,半导体是工业的中间品,始终处在供需平衡点上,所以我们也不排除有价格下行的压力。但我们整体看到,由于疫情在国内得到很好的控制,在加上新基建投资,我们认为国内市场是好的。下面就是在看国内整机企业在国外需求面临挑战时是什么样的表现。我们目前还无法给出量化的数字。
Q5:站在我们现在的时间点上,进口替代机会非常大。什么是制约我们华润发展最大的瓶颈,比如从技术,市场,产能,客户关系等?一两年来看,是不是消费类是驱动力,还是工控和汽车很快会起来。
A:如果向前看,未来2-3年,制约华润微的不是技术和产能了。就像我们去年以来跟国内很大客户合作后,我们发现和需求端客户如果建立了紧密的关系,真正建立战略合作的时候,技术起点高低并不主要,而是技术迭代速度快很重要。我们跑的比别人快才是重要的。从进口替代这一块,作为一个IDM的公司,是有两大标志,第一以产品为中心,华润微做到了,但实际上,提供给客户全套应用解决方案这块还是我们的短板。世界级的IDM企业,产品后面的应用解决方案是必要的。底下的发展我们机会很大,但也带来一些对过去认知的思考。
Q6:第三代化合物器件的进展是什么样的?
A: 宽禁带方面,布局了碳化硅和氮化稼,我们都沿着功率半导体这条路在走下去。碳化硅也报告了,我们已经是第五年在做这个了,在产品技术、专利、基础设施能力的建设方面基本完成了。我们已经形成了6寸产能,在国内和全球都有相当规模,今年会把碳化硅产品变成商品,寻求市场的占有率。恐怕到今年就能看到华润微有碳化硅产品销售额的零的突破。氮化稼这块,器件结构是HEMT,比较复杂,把产业链关键的价值链要抓住。2019年我们整体的引进了团队,负责材料端的技术能力的建设,为了氮化稼,我们建立了自身MOCVD的能力,高度有机融合材料、设计和工艺。氮化稼这块2021年产品化,会滞后于碳化硅。
Q7:公司折旧变化的趋势,另外和竞争对手比,像捷捷微电,扬杰科技比,成品这块业务的毛利率都是在30个点附近,有两年不到30个点,但是捷捷微电都是40-50的毛利率,这个差异是产品结构导致的,还是代工成本偏高?
A:关于折旧的问题,我们主要的8寸生产线,都是刚开始的3万片,逐步扩充到5到6万片,第一笔投资到2019年都折旧完毕了。从2019年来看,折旧金额减少比较大。未来2-3年内折旧还是有下降的过程,当然我们也在募投项目里面也有提升8英寸生产线的专用产能。投资不超过20亿。这部分对折旧影响不大。未来还是有折旧的下降。
看一个企业的毛利率高低还是要看商业模式。国内我们的同行,捷捷微电,扬杰科技都是用的IDM方式,他们特点是用成熟技术,成熟产品做成熟市场。对于华润微来说比友商要低,两方面原因,第一是业务结构问题,华润微有两大方案,产品与方案是和捷捷微电比的。但我们制造与服务还是没法和他比。全球做得最好的封测的厂商也不可能做到40%以上的毛利率。晶圆制造这块也是和折旧密切相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讲,以产品为中心去转型。我们是要着重看如何发展产品业务。如果有一天,我们产品业务增加到内定目标,六成以上,毛利率和其他指标就会有大幅好转,这是我们业务结构的问题。我们在很多产品上进入到新的产品,新的应用,向碳化硅,氮化稼,碳化硅我们研究到第五年了,还没带来收入,所以也拉高了我们成本。短期看来是我们的负担,但长远来看,构成了华润微电子成长,质量发展的动力和引擎。这看来是好的。
Q8:我们怎么去平衡内外部客户的关系?另外,主要增速是来自于新客户拓展还是说,我们在蛮多的现有客户那里,有更好的拓展。功率以前是以分销在卖,以后会不会有变化?
A:全世界没有一家可以谈,商业模式是百分之百的单一性的。INTEL是一个IDM,但INTEL本身的产能也在给别人提供代工。INTEL自己的产品也到别的地方做加工。存储器的话,三星也给别人做代工,也把自己的产品到别的地方做加工。IDM为存储器做服务。这种模式本身并不构成需要平衡,关键是我们能不能把界面划清晰。所以三星就不能给别人做存储器代工。靠公司的战略选择定下来平衡点很重要。我们产品化,我们就做功率半导体+智能传感器,但智能传感器里面我们有划分,并不是我们都要做。世界上有3000多种传感器,我们要说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不能和现有客户产生冲突。功率半导体也是一样。我们也跟代工客户界定出来这样一个界面。对于华润微,我们也会推出技术路线图和产品路线图,这个清晰后,哪个产品是华润做的,客户尽量不要涉及,而哪些是华润微不做的,欢迎你们进来。而在产品驱动力上,绝大多数是来自于新。新应用,新市场,新客户。原有的技术在原有客户,市场里面,基本上很难有成长。我们必须承认国内企业有同质化竞争,任何一个人想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时候,一定会出发价格竞争,我们要回避这个泥潭。要走向差异化,走向新。这个是成长的驱动力。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也希望把他变成经验变成我们的战略。
Q9:目前公司订单和产能利用率的情况。可否展望疫情后面对公司订单和产能利用率的影响。
A:我们现在这个业务分为两块,一个是制造与服务,一个是产品业务。针对产品业务看到的订单没有显著变化。就像我们去年4Q看到产业回升,1Q延续产业回升是没变化的。二季度产品还有成长。制造这一块,我们确实面临两个问题。第一是透视度有限,往年是1+6,半年,现在基本是1+3,想说三季度透视度不够。第二二季度里面,我们制造服务很多是国际化客户,现在由于疫情的蔓延,需求端受影响还没反应出来。但是供应链端的问题已经反映出来了。到我们这边,晶圆代工加工的客户,原定的出完片,到东南亚做封测的,那边封城了,我们这边交货受影响。目前我们产能利用率和一季度差不多,但下半年很难说是什么样。简单做这个回答。
Q10:两个问题,第一是我们产线实在重庆有一条线,无锡有四条,晶圆代工和产品这边产线怎么分布?第二我们怎么评价和华虹半导体技术上的差距和优势?
A:晶圆制造主要是无锡,后来我们是在重庆有了一条产线。但重庆是服务于自身。在代工这块主要在无锡我们来做。无锡这一块我们有年产250万片的6寸,有两个很大的,6A+6B,8英寸的8A也在无锡。主要做晶圆代工。跟华虹的差异,是我们友商,我们不好评价,在特色工艺这块,大家走特色化路线的话,各家都要有思考。很大差异性思考是说我们要做一条差异化的路线。我们彼此都很清楚对方想干什么,我们想干什么。尽量走向差异化发展。我们现在看到华虹,他在数字逻辑这块晶圆代工做的不错,各种各样的卡,嵌入式的MCU啊,这种。他也拓展了一些国际客户,抓住了现在IOT/5G的机遇。华虹这边已经有8英寸,也有12寸了,产能也不是他们要考虑的问题,技术能力提升,升级换代,良性循环就好。上市助力我们实现跨越合适发展的目标。我们功率半导体和智能传感器一起发展,如何把物联网传感器和华润集团的大健康产业结合起来,也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Q11:第一个问题,公司在化合物半导体上的产能和规模是多少,产品有哪些。第二,公司如何看硅材料和化合物的共存问题,会不会替代没那么快?
A:华润微在碳化硅这块,基本上已经具备了6英寸的碳化硅生产线,依靠不同的组合,月产能在700-1000片之间,用最简单的算法,700片的产能成品化打开看,能够支撑2000万美金的销售额。至少是这样。碳化硅是这个样子。氮化稼这块我们部署的是MOCVD,我们产能是在8寸6寸都在做,没有真正商品化。硅、化合物半导体在电力电子这块的应用各有各的所长。谁的出现会把别的消灭掉,我不这样认为。现在我们谈电力电子是广义的大电压,大电流,还有极大(轨道交通)、极小(5G基站最大挑战是功耗问题)。功耗降低是人类的主题,电力电子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再打开看,电力电子这一块,将来有很明显的趋势是模块化的发展。以前是把几个晶体管封装在一起,未来为了实现高效高速的发展趋势,很大一块是要把硅的驱动和控制,和化合物半导体封装在一起,电力电子会呈现模块化的发展。IGBT基于硅已经用了几十年了,非常可靠和普遍。但IGBT模块里是不是还要有基于硅的二极管,还是硅加碳化硅的产品,我们都在看。未来电力电子有很大发展空间,也是我们布局宽禁带/IPM模块,都是冲着这个去的。
Q12:对疫情影响能再讲下吗?
A:疫情趋势给我们带来了影响,一季度如果没有疫情肯定会更好,但目前复工率超过90%,UTR超过90%。一季度成本比如说员工复工后隔离住酒店,费用有增加。但也有好的影响,华润微的额温枪热电堆做得很不错,是我们的核心资产。我们保证了稳定的供应,占用其他产能,行使了对社会的责任。我们能有机会为国家疫情防控做出应有贡献还是很高兴的。如果没有疫情收入增长肯定是20%以上了。利润增长也比现在要多。二季度的话,产品业务我们没看到负面影响,订单仍然很充足。对制造服务这块,我们有需要关注。至于到下半年,三四季度我们还很难去量化。但我们会非常关注。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形式,一是市场需求,二是供应不畅。
Q13:有关公司是否有完善的治理结构?
A: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法人结构。
Q14:公司是否有分红计划?
A:公司还处于发展的阶段,上市时间也不长,考虑后续疫情不确定性,公司审慎制订了分红方案。每10股派发0.33元,总共派系4000多万,占归母净利润10%,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不赠送红股。还在等股东大会审议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