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行业

37次阅读

价值投资的学习,最好的办法就是从行业研究开始。价值投资入门的最佳途径,就是选择几个投资者可能熟悉或者感兴趣的产业分析,从阅读行业报告开始。

价值投资培训的第一个投资分析的环节,就是让把行业研究作为价值投资入门的一个重要途径。

行业研究有一个固定的套路,那就是对产业政策行业空间行业增速行业壁垒行业格局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涉及到的数据最好能够记住。


IDC 产业链主要由上游基础设施、中游 IDC  专业服务及相关解决方案 (云服务商为主)和下游最终用户构成。

上游基础设施:主要为建设数据中心的硬件供应商,包括 IT 设备(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光模块等)、电源设备(UPS、变压器等)、土地、制冷设备、发电设备和基础运营商提供的带宽服务等。

中游IDC服务商:目前国内主要为运营商数据中心和网络中立的第三方数据中心,提供 IDC 集成和运维服务(7*24h),目前运营商数据中心依然占据较大份额,但随着网络流量的爆发和增值服务需求的提升,第三方数据中心快速发展。

云服务商及相关解决方案:主要为基础电信运营商和云计算厂商,运营商提供互联网带宽资源和机房资源,云计算通过租用或自建(以租用为主)数据中心的方式来提供IaaS/SaaS 等云服务。纵观全球,云计算需求的快速增长成为 IDC 行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下游最终用户:数据中心对互联网流量的增长起到基石作用,随着全球 5G 商业化进程加速,各行各业的流量增长势不可挡,因此最终用户包括所有需要将内容存储/运行在IDC 机房托管服务器的互联网企业、银行等机构单位、政府机关、制造业、传统行业等。


行业空间

IDC产业链价值解构为:电力成本为IDC 企业最大成本 ,上游服务器行业具备最大价值根据 IDC 圈和 ODCC 数据预估我国 2019 年 IDC 行业规模为 1600 亿元,同比增长约25%,我们通过对 IDC 企业 Capex 支出和 Opex 运维费用拆分进行 IDC 产业链上下游进行价值解构。

上游基础设施: ①  土建及配套设备工程、电源设备、制冷系统、机柜和光纤光缆等由 由 IDC  企业承担:占比最大的是土建及配套工程和发电机组等,规模分别为 221和176亿元,占比 13.6%和 10.8%; ② ICT  设备(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存储器等)的投资

一般不由第三方 IDC 企业承担,主要由下游客户承担,包括云计算厂商、金融等机构客户等,互联网云计算服务厂商对 IDC 投资的 Capex 主要包括 ICT 设备中这几类产品,其中市场价值最大的是服务器,在 IDC 产业中的规模约为 510 亿元,总占比达到 33.0%;其次是 IP 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等,规模约为 147 亿元,占比 9.0%。

中游IDC服务(集成与运维):运维费用主要为电费,在整个产业链中价值占比约为 9.6%,在 IDC 中游集成与运维中占比约为 50%,其次为房屋租赁及物业费、带宽使用费和人工成本。


IDC成本=Capex+Opex ,较大资本开支投入+ 较高电力成本

数据中心整体成本(TCO )分为固定资产支出(CAPEX )和运营支出(OPEX )两部分。

Capex :柴油发电机、电力用户站和 UPS 电源设备等基础设施由 IDC 服务商提供,作为建设 IDC 机房的基建设施,发电、冷却等设备必不可少同时也是 Capex 支出最大的部分,对于 IDC 企业来说,Capex 为一次性支出,购买的设备后续摊销(以10年为主)影响利润率。

Opex: :1)电力成本是 IDC , 运营成本中占比最高的部分, 大约占公司营业成本的 60%左右,数据港 2016 年 1-6 月电力成本占主营成本的 56.6%,2018 年占比 51.8%,主要取决于数据中心的 PUE 水平。根据《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工作方案》统计,中国数据中心平均水平 2.2,美国数据中心平均 PUE 为 1.9;万国数据平均 PUE 为 1.3-1.4,数据港2018 年平均 PUE 达到 1.4。

2 )数据中心投资大、 资产设备 使用寿命周期长 (一般折旧年限为十年) ,数据中心固定资产折旧在整体成本中占据较大的比例,通常占 20% 以上。因此,数据中心建设资本开支直接影响到该数据中心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投资回报情况。2016 年数据港折旧费用

占运营成本比例为 25.6%,2018 年光环新网 IDC 业务折旧费用占成本比重 27.2%,万国数据折旧占比 31.4%。

电力成本是 IDC 企业营业成本中占比最大的部分,我们计算了电力价格上升 1%对IDC 业务毛利率的影响,以数据港和光环新网为例,2018 年电力价格上升 1%对二者影响分别为 0.325%和 0.203%,因此服务的价格会有所波动,从而对该业务盈利产生一定影响,但从供给端来看,批发型企业合同期限较长,零售型 IDC  企业为保持较低的客户流失率,整体数据中心业务服务价格波动较小

寻找IDC驱动因素,ICT产业链流量驱动与传导逻辑

数据流量增长→计算 (云和边缘) 需求增加→IDC 和 和商 云厂商 Capex  投入增加→投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

1、 数据流量爆发 驱动云厂商资本开支增加,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布局需求加大科技进步带动整个 ICT  产业快速发展,并驱动数据流量的快速增长,2014 年至今流媒体与移动网络的普及驱动了全球 IP 流量的增长,思科预测 2020 年全球数据中心 IP 流量达到 17.1 ZB per YEAR(其中云数据中心流量为 16.1 ZB per YEAR),2017-2020 三年CAGR 为 23.4%,数据处理需求到 2020 年将增加 20 倍(以 2011 年为基数)。

随着 5G  商用进程的逐步推进,未来智能网联、AR/VR 、云游戏等新兴应用 将逐步落地, 内容形式 更加多元化 ,IaaS 和 和 SaaS  技术均已相对成熟,云计算全面进入“黄金时代”,IDC全球云计算产业的兴起和扩张带动 IAAS/SAAS  等云计算市场的发展,直接驱动数据中心云流量的快速增长,根据思科数据,预计 2016-2021 年全球数据中心云流量 CAGR 为26.6%,至 2021 年达到 19.5 ZB per YEAR,但传统数据中心流量仅有 4.8%的复合增长。

云计算模式的兴起使得大型互联网云厂商开始持续布局云计算领域,加大云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海内外云厂商巨头的资本开支成为判断整个数据流量产业链的景气度重要指标之一。

云数据中心流量的快速增长直接驱动云计算 数据中心 基础设施的需求 增长 , 布局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云厂商巨头资本开支的主要途径之一 ,云数据流量的增长与云厂商巨头资本开支增速上升基本保持同步 。

2015-2016 年,在云计算的大趋势下全球云数据流量快速增长,速度达到近几年峰值为 58.3%,与此同时北美主要四家云计算厂商资本开支增速纷纷上行,于 2016Q3-Q4 达到峰值,微软、Facebook谷歌、亚马逊和Facebook的资本开支增速分别于2016年的Q2/Q3/Q4和 Q4 达到峰值,数值分别为 72.5%/90.3%/58.2%和 69.5%。

云厂商巨头资本开支增加,数据中心业务营收增加,整体 ICT  产业链受益

大型云厂商资本开支增速与数据中心业务 (Equinix-IDC  业务和 Intel  数据中心集团业务) 营收增速基本同步 (云厂商资本开支主要购买的是服务器、存储器等 ICT 设备),资本开支景气度上升直接提振整个 ICT  产业链, 云计算规模快速扩张带动 数据中心上架率提升 ,最终驱动 IDC  营收增速上行。2016 和 2018 年为云厂商资本开支大年,在数据流量快速增长的浪潮下,数据中心市场营收增速快速提升,云计算市场扩张,ICT 产业链整体受益。

2018 年,谷歌、微软和 Facebook 的资本开支增速分别于 Q1/Q2 和 Q2 达到峰值,数值分别为 150.0%、95.8%和 73.9%,Equinix-IDC 业务营收增速从 2017Q4 的 2.8%提升至2018Q3 的 28.1%,Intel 数据中心业务营收增速于 2018Q1 持续提升至 2018Q3,第三季度

达到峰值为 44.5%,Intel  云与通信业务的业绩增长显著受益于云厂商资本开支的提升,IDC业绩增长 、 中国:2017-2018  云厂商资本开支增速提升显著提振 IDC  产业链上的企业业绩增长从国内的数据来看,云厂商资本开支增速 提升显著提振了 ICT  产业链的业绩增长,直接驱动 ICT  设备 (服务器)出货量增长,同时 IDC  企业数据中心业务营收 增速 快速上。 升。2017-2018年国内云厂商资本开支增速上行,阿里巴巴从62%提升至70%,腾讯从70.7%提升至 2018H1 的 116.9%,直接带动 X86 服务器中国地区出货量增长,同比增速从 2017Q4的 11.1%提升至 2018Q2 的 37.9%;同时,国内主要第三方 IDC 企业营收增速快速上行,光环新网 IDC 增长服务营收同比增速从 2017 年末的 25%提升至 2018H1 的 56%,数据港营收同比增速从 2017 年的 28.1%提升至 2018 年的 75.0%。

 、 逻辑梳理:是 流量爆发是 ICT  产业链快速发展的核心驱动,云厂商资本开支是产业链景气度关键指标结论: 数据流量增长是 ICT  产业链 快速发展背后 的核心驱动因素,云厂商资本开支

增长是判断产业链景气度的关键指标。

伴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普及和升级更新,移动设备和智能设备数的逐年增长,数据流量呈爆发态势,内容传播形式逐渐多元化。从应用层视频、游戏、云游戏、AR/VR 的逐渐兴起到产业互联网、智能网联的应用落地,再到今日的 5G 商业化进程逐步推进,技术的进步助推流量快速增长。商 流量增长直接驱动互联网云厂商 Capex  投入增加,云计算行业大规模兴起,边缘计算也正在逐步发挥其价,在此逻辑下数据流量的增长拉动数据中心核心基础设施的需求,使得 IDC  产业链整体受益,ICT  设备商业绩快速增长,从而再次推动云计算及互联网的发展,反哺下游应用


IDC行业空间有多大?承载数据流量,建设浪潮没有尽头

我国数据中心 市场规模整体 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增长潜力十足 ,随着 5G  商业化进程加速,云计算和边缘计算需求增加 ,将 产生大量数据中心建设需求 。

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规模 整体 平稳增长 ,基本保持 10% 的速度增长 。2018 年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规模近 515 亿美元(仅包括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租赁收入,不包括云服务等收入),同比增长 10.5%,从行业应用来看,仍以互联网、云计算、金融等行业为主。

托管市场是企业IT和云计算的数据中心军火商,全球主机托管市场地区分布以亚太地区和北美为主,分别占比 40%和 和 34% , 欧洲、中东和非洲占 22% ,余下的 4% 的空间在拉丁美洲。亚太地区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经济体,它具有众多中小企业的传统企业数据

中心空间,有较大上云和主机托管的需求。

中国 IDC  市场规模增速显著高于全球 IDC  市场增速,增长潜力十足 成长空间较大。

2018 年中国 IDC 市场规模达到 1228 亿元,同比增长 29.8%,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主要原因在于:1 ) 中国近几年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政策支持、技术升级及商业模式的创新进一步推动行业发展,数据流量迎来爆发式增长 ; 2 )我国 IDC  行业发展较美国处于早期, IDC行业供需缺口仍较大,整体来看我国 IDC 

我国 IDC  市场布局整体呈现“东部沿海居多,核心城市集中,中西北部偏少”的格局,时效性高的“热数据”处理需求较大使得我国 IDC  主要集中在北上广及周边地区,2018  年 我国 IDC  机架数合计约 210  万,同比增长约 25% ,呈现如此格局的主要原因是:

1) 大部分互联网企业分布在核心城市,有较多的时效性高的“热数据”需要处理,形成了一线城市数据中心供不应求的现状;2)  核心网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这些地区数据中心的建设可满足客户对于低时延及运行稳定的要求,提高效率节省成本;3)  中西部地区的数据中心的建设需求主要为处理一些实效性不高的“冷数据”,此外电力成本较低,远端部署,降低成本。

发展趋势:数据中心大型化+ 云计算核心地带分布+ 边缘计算分布式部署 。

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增长势头不减,建设浪潮没有尽头,IDC  公司每年收入平均增长 长 24% ,资本支出增长超过 40% ,其中大部分用于建设和装备数据中心。大型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数量、数据存储及数据流量方面在未来都将占据整体数据中心过半份额,背后的逻辑是云计算产业进入“黄金时代”,产生了大量核心地区大型数据中心的建设需求;我国数据中心发展将主要以三个大方向发展:

1)  大中型数据中心服务云计算,处理“热数据”  ,处理时效性较高的业务 ;

2)  超大型数据中心远端部署,降低成本,处理“冷数据” ;

3)  边缘计算数据中心分布式部署,解决超低时延、高实时性、高安全性、本地化等需求 。

我国在超大数据中心建设方面较为领先,市场份额逐步增长。2018 年全球数据中心数量约为 43.6 万个,呈逐年递减趋势,超大数据中心数量在 2018 年增长了 11%,到 2018年底达到 430 家,2019Q3 达到 504 个,自 2013 年初以来增长了两倍。2018 年,美国大型数据中心占比达 40%,中国为 8%,至 2019Q3 美国份额下降 2pct 至 38%,而中国则上升至 10%,其次亚太地区和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在新建数据中心方面领先。

大型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数量、数据存储及数据流量方面在未来都将占据整体数据中心过半份额, 背后的逻辑是云计算产业进入“黄金时代”,产生了大量核心地区大型数据中心的建设需求 。全球超大型数据中心北美地区占据最大份额,约为 40%,其次是亚太地区,占比 32%,西欧占比 19%,拉丁美洲占比 3.7%;从占比来看,全球超大数据中心服务器占比量至 2021 年将提升至 53%,数据流量占比将从 2017 年的 39%提升至 2021 年的55%,存储数据量从 51%提升至 2021 年的 65%。

我国数据中心 发展将主要以三个大方向发展 :

大中型数据中心服务云计算,处理“热数据” 时效性较高的业务+超大型数据中心远端部署,降低成本,处理“冷数据”  + 边缘计算数据中心分布式部署,解决超低时延、高实时性、高安全性、本地化等需求 。

我国大型规模数据中心机架数的增长成为 IDC 市场增长的主要增量,预计 2018 年我国机架数达到 210 万,同比增长约 25%,其中大型规模及以上机架数达 115 万,同比增长约 39%,中小型规模机架数达 95 万,同比增长 14%。


市场格局:第三方 IDC  服务商稀缺性高,迎来发展机遇

1、全球IDC市场:第三方 IDC  服务商崛起,市场马太效应增强全球IDC:服务市场发展趋势: 第三方 IDC , 服务商逐渐崛起, 运营商逐步退出 IDC 市场,企业云化趋势明显,逐步将工作负载转移到云上或使用托管设施, 数据中心行业并购数量逐年递增,IDC  市场集中度 正在 进一步提升,马太效应增强 。

全球 IDC 服务市场以第三方 IDC 服务商为主,美国 Equinix 公司市场份额第一,占据全球托管市场约 15%的份额,其次为 Digital Realty,占比约 9%,中国电信市场份额位居第五,占比约 3%,整体市场格局较为分散,但随着运营商逐步退出 IDC 市场,同时企

业逐步将工作负载转移到云上或使用托管设施,数据中心行业并购数量逐年递增,IDC 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马太效应逐步增强。

IDC行业并购趋势不减,龙头企业延续并购的强劲增长趋势, 并购数额最大且遍布范围较广 ,因此我们认为第三方 IDC  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马太效应逐渐增强。

2019 年上半年完成了 52 笔面向数据中心的并购交易,同比增长 18%,延续了过去四年的强劲增长趋势。自 2015 年初以来,IDC 并购总价值超过 650 亿美元。上市公司的收购占交易额的 57%,2015 年以来最大的交易是 Digital Realty 收购 DuPont Fabros,Equinix收购 Verizon 的数据中心,和 Equinix 收购 Telecity。2015-2019  年期间,最大的投资者是Equinix  和 Digital Realty ,这两家全球领先的托管提供商占同期总交易价值的 36%

我国国IDC市场:基础运营商占据主导市场,第三方IDC资源稀缺性更高

我国 IDC  市场格局以运营商数据中心 为主,凭借其网络带宽和机房资源优势,份额达 占比约达 65% ;其次以 第三方数据中心为主 ,近年来逐渐兴起,主要为满足核心城市的IDC  需求,弥补供需缺口,具备一定的资源稀缺性壁垒 。

基础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市场份额较大,具备资源优势 。运营商核心优势在于对带宽资源的垄断,包括拥有大量机房、骨干网络宽带和国际互联网出口宽带资源。就市场规模而言,基础电信运营商占据着中国 IDC 市场约 65%的份额。但目前的劣势在于 IDC 非主业,专业性不足,市场响应慢,局部供需不平衡,不符合市场微观需要,且只提供各自网络接口,无法满足服务高时效和客户定制化需求。

第三方 IDC  服务商:依据自身在核心城市的 IDC 资源和较强的资金实力,建设数据中心机房,弥补该地区数据中心的供需缺口,且凭借自身稳定持续的运维能力和丰富的运营经验拓展云计算等客户,开展数据中心业务。一线城市及周边的土地/电力资源拓展能力和雄厚的资金实力构筑起第三方 IDC 服务商护城河

IDC服务企业 分为 批发型和零售型。1 )批发型数据中心大客户收入占比高,主要面向云计算互联网客户(万国数据云计算客户占比 70%),上架率较高,但是单机柜租金收入较低,导致毛利率整体较低(国内约为 35%-45%);2 ) 零售型数据中心主要面向中小客户群,因上架节奏的不同导致上架率较低,单机柜租金收入高于批发型,整体毛利率较高(国内最高可达 55%)。


IDC 行业供需缺口较大,需求端增长确定性强

我国北上广及周边核心地区的IDC行业供需缺口较大,伴随5G商业化落地,未来流量的爆发指日可待,将产生大量云计算数据中心的部署需求; 我们认为,随着政策对一线城市的数据中心机房建设设定规模和能耗限制逐渐严格,IDC政策端壁垒越来越高,行业供需缺口较大且持续存在,IDC企业具备稀缺性。

IDC 企业的政策端壁垒越来越高

政策对规模和能耗(PUE )的限制要求 更加严格,上市IDC企业的政策端壁垒越来越高,有利于龙头企业维持竞争优势,持续拓展资源,提升公司整体运营效率。

北京、上海、广州为控制能耗指标依次加大限建政策执行力度,需求外移明显,IDC服务商选择向三地的周边区域布局,在地理位置上尽可能接近核心城市。国内在运营数据中心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共同占据整体市场

50% 以上的市场份额。

数据中心规模高速增长,带来大量能源、资源消耗。据相关机构测算,截止 2017 年底我国数据中心全年耗电量超过 1200 亿千瓦时,约占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的 2%。预测未来几年 IDC 规模和能耗仍保持 30%以上增速。《关于加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 2020 年数据中心平均能耗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的电能使用效率值达到 1.4 以下。

文章来源:互联网 文章整理:唯常思价值投资网

唯常思专注价值投资,致力于价值投资的传播,愿每个普通的个人投资者都可以像机构投资者那样思考,Wechance意为我们一起探索机会,唯常思意为投资最重要的事情唯有经常思考,而且是独立思考和原创思考,个人投资者通过学习价值投资的分析方法,可以形成自己的研究框架和投资体系。

欢迎关注,栏目正在逐渐制作和完善中。

与本文相关文章

  1. 中望软件20230310(37 次阅读)
  2. 密码行业小结(37 次阅读)
  3. 密码测试和密码改造(37 次阅读)
  4. 机场行业(37 次阅读)
  5. 涂料行业(37 次阅读)
  6. 5G终端价值增量预估(37 次阅读)
  7. 大消费各行业的投资逻辑20200917(37 次阅读)
  8. 银行 IT(37 次阅读)
  9.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37 次阅读)
  10. 疫情对高端白酒的影响(37 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