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云计算产业链 

33次阅读

价值投资的学习,最好的办法就是从行业研究开始。价值投资入门的最佳途径,就是选择几个投资者可能熟悉或者感兴趣的产业分析,从阅读行业报告开始。

价值投资培训的第一个投资分析的环节,就是让把行业研究作为价值投资入门的一个重要途径。

行业研究有一个固定的套路,那就是对产业政策行业空间行业增速行业壁垒行业格局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涉及到的数据最好能够记住。


5年数十倍体量增长,与华为云共同成长

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云化、智能化是行业最大趋势。华为认为到2025 年,所有企业信息技术解决方案都会被云化,85%以上的企业应用会被部署到云上。与亚马逊、阿里、Google 等依托自身海量数据业务场景成长的云计算巨头不同,上不碰应用、下不碰数据的华为云需要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在华为未来 3000亿美元的业务版图中,企业网业务有望占到500 亿美元,而能否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华为云。我们认为未来五年(2019-2023),华为云服务收入(含私有云等)会从 2018 年的 10 亿+美元增长到 100 亿美元水平,数据中心市场、ARM 生态圈、基础设施配套、云安全等产业链合作公司有望与华为云实现共同成长。

  1.  国内公有云市场格局未定 ,华为未来有望进入国内前2 、全球前5

公有云作为数字社会的基础设施, 是一个重资产行业,讲究规模成本效应 。

IaaS  市场份额向巨头集中的趋势具备一定必然性,从全球来看,公有云市场CR5从2015年的50%迅速提升至2018年的75%,我们认为中国市场的集中度将会更高。

华为公司在云计算市场的优势和不足都非常明显 。优势在于依托在ICT 基础设施领域30年的技术积累和投资,公司具备领先的技术实力和全栈产品能力(尤其是从芯片到服务器的全栈硬件能力)、优秀的本地化服务能力、具备全球化部署能力以及构建完善生态体系的能力。

不足之处在于华为公司一直上不碰应用,下不碰数据,与互联网云计算巨头相比缺乏海量的数据落地场景;对于公有云这样一种重资产运营业务,早期投入不够坚决,起了大早,赶了晚集;同时公司制造业起家,在云计算业务的互联网化运营转型仍需时间。

云计算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Cloud 1.0 时代,市场以互联网企业为主,此阶段以美国的亚马逊、谷歌,中国的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为代表。

Cloud 2.0 时代,伴随技术成熟完善,传统企业开始逐渐将业务上云。我国目前正处于 1.0 到 2.0 的过渡阶段,受益于公共服务数字化进程加快、政府推动传统企业上云力度加强,我们预计,2019-2020 年政务及传统行业用云量将快速增长,2020 年传统行业用云量占比将超 10%。公有云市场竞争激烈,市场格局仍然未定。2018 年阿里云收入增长 91.2%、腾讯云达 104.7%,华为公有云由于基数较小,预计 2018年增长 8-10倍。2018 年 H1 阿里云市场份额已达 43%,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华为云仍属Others。2019 年华为云有望进入前六,公有云营收接近金山云的收入水平。长期来看, 我们认为在Cloud 2.0  阶段 ,对传统行业数字化有着深刻理解、具备大兵团作战经验的华为云有望实现快速赶超, 在5 年内做到全国前2 、全球前5的 水平。


2.公有云布局分析:全栈全场景,发力混合云,大力扶持ARM 生态

华为做云起了大早 ,赶了晚集。早在2010年,华为就发布了云计算战略,但直到 2016 年底,公司才真正下决心做公有云,并在 2017 年成立了独立的一级部门 Cloud BU。从华为公布的 2019 年一季报看,经过两年发展时间,华为云业务目前已积累了 100 万用户,超过一半的收入来自互联网企业,三分之一收入来自中小微企业。

华为云的 布局真正做到了全栈全场景。在Cloud 2.0时代,以云为基础的创新 ICT 技术,万物互联及人工智能技术需要全堆栈式的系统设计和深度协同。依托公司三十年来在 ICT 能力上的深厚技术积累,华为在芯片、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协同一体化等方面具备优势,有能力为企业客户提供全堆栈的云服务。

华为企业网业务2018年突破了100亿美元,企业业务未来能否突破500亿美元业务的关键在于华为云能否真正做起来。 华为在云 的战略上, 也经历了从Cloud Slave到Cloud First再到Cloud Only的转变 。 战略转变的背后 源于企业客户需求的变化:从买ICT硬件和软件转向买云服务。

在组织上,华为 2018年底对 ICT业务组织进行了组织架构的重组和优化,组建了一个全新的一级部门“Cloud & AI 产品与服务”。这个全新的云业务组织整合了从底层的网络能源基础设施到智能计算基础设施、IT 基础设施再到云服务,华为希望通过这次调整把华为云打造成为业界唯一的拥有全栈能力的云。同时,为了推动 Cloud FirstCloud Only(云优先)的战略落地,在激励考核方面,鼓励市场部门销售华为云。未来华为的企业业务会逐渐从以产品的解决方案为主转向以云服务的解决方案为主。

从需求角度看,企业客户需要混合云解决方案,支撑企业应用在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间灵活部署与按需迁移。在云计算部署方式逐渐趋向混合化背景下,公司发力混合云市场并实现了迅速增长。过去华为在混合云市场以销售硬件为主,如与微软Azure Stack合作,自身服务器、交换机等硬件与微软混合云软件捆绑销售。2019 年公司发布华为 huawei Cloud Stack(与Azure stack 类似)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将华为自身云业务在客户数据中心的服务延伸,并通过网络与华为云打通,定期维护升级,形成面向客户的混合云服务交付方案。

为了布局基于“无边界计算”战略的智能计算业务,华为将其服务器产品线升级为华为智能计算业务部,设在 Cloud & AI 产品与服务部门下。华为认为智能计算有2层含义:1.通过统一架构计算平台、充分的算力和丰富的计算形态,支撑人工智能的应用,提升行业向智能化转型,提升生产效率。

2.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基础设施中,提升计算中心效率并降低运营维护成本。以 AI 芯片为基础,打造覆盖云边端的全栈全场景智能解决方案,用算力加速传统数据中心智能化升级,支持 AI 应用,实现传统行业的转型与升级。

同时在智能计算领域,华为大力扶持 ARM 生态。2018 年底华为首次公开其基于 ARM 架构的自研处理器,第四代服务器平台 Hi1620。该芯片采用台积电 7nm 工艺制造,在 ARMv8 架构的基础上,自主设计了代号“TaiShan(泰山)”核心,支持 48 核心、64 核心配置。

过去,高通、三星、英伟达等均尝试建立 ARM 生态,但都没有成功。在服务器芯片市场上,现在依旧是英特尔 x86 架构占据绝对主导。

短期看,ARM产业还无法挑战英特尔,但是生态已在加速构建中,ARM 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一方面,ARM 生态近期有加速迹象,包括 AWS 在云上发布了ARM的实例,很多开源软件正在主动进行ARM的迁移。很多服务器商业软件公司也开始逐步考虑推出针对 ARM 内核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另一方面,华为自身已具备足够规模的 ARM 生态应用场景。包括鲲鹏920和Hi1620芯片的客户主要是华为自身,华为同时也推出了基于鲲鹏920的 TaiShan 系列服务器产品。

在服务器领域,自 2002年组建历经 16年发展,华为服务器现已成长为全球前五品牌。2018 年出货量达到 91.8 万台,较 2012 年的 7.7 万台增长了12倍,2012-2018 年累计出货超过 356 万台。华为服务器2018年Q4增幅全球第一。根据 DRAMexchange 预测,2019 年华为服务器市场占比将进一步提升,有望达到 7.7%。

3.云计算 供应链 投资机遇:看好 数据 中心、服务器上游和 ARM  生态 、 云安全领先合作商我们认为未来五年(2019-2023),华为云服务收入(含私有云等)会从2018 年的 10 亿+美元增长到 100 亿美元水平,数据中心市场、ARM 生态圈、基础设施配套、云安全等产业链合作公司有望与华为云实现共同成长。

云计算是一个重资产行业,华为云计算收入要达到百亿美元级别,我们预计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这块的投入在5000亿至10000亿人民币之间。过去,与阿里、腾讯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侧主要与第三方 IDC 公司合作不同,华为公司由于具备低融资成本优势一直是以自建为主。未来随着云计算业务进入加速发展期,无论是从规模、成本还是效率上,过去的建设方式都不可持续。我们预期华为未来在 IDC 建设上会逐渐转向阿里模式,第三方IDC 公司将从中受益。

远期看,我们预计华为数据中心的规模在 20 万个机柜,300-600 万台服务器之间。服务器是数据中心成本支出的最大部分,约占整体硬件成本的 60-70%左右,预计华为在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将以自供为主。服务器上游芯片供应商、数据中心 PCB 龙头、数通光模块龙头厂商将受益明显。以光模块为例,采用叶脊网络架构,20 万个机柜对高速光模块的需求预计在1300万块左右。

随着公有云规模的急剧扩大,以及用户对于云安全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除了自研云安全服务产品外,华为云安全通过集成合作、技术合作、应用超市等方式进行云安全生态的建设,吸收合作伙伴的优秀云安全技术和解决方案,强强联合。华为云未来 5 年有望收获数十倍体量增长,提前卡位与华为云深度合作的现有优秀安全厂商将共享成长红利。

华为云计算产业链可关注的公司如下:

第三方 IDC:万国数据、数据港;

数通光模块:中际旭创、光迅科技;

服务器 PCB: 沪电股份、深南电路;

ARM 生态:中国软件;

云安全:启明星辰。

文章来源:互联网 文章整理:唯常思价值投资网

唯常思专注价值投资,致力于价值投资的传播,愿每个普通的个人投资者都可以像机构投资者那样思考,Wechance意为我们一起探索机会,唯常思意为投资最重要的事情唯有经常思考,而且是独立思考和原创思考,个人投资者通过学习价值投资的分析方法,可以形成自己的研究框架和投资体系。

欢迎关注,栏目正在逐渐制作和完善中。

与本文相关文章

  1. 中望软件20230310(33 次阅读)
  2. 密码行业小结(33 次阅读)
  3. 密码测试和密码改造(33 次阅读)
  4. 机场行业(33 次阅读)
  5. 涂料行业(33 次阅读)
  6. 5G终端价值增量预估(33 次阅读)
  7. 大消费各行业的投资逻辑20200917(33 次阅读)
  8. 银行 IT(33 次阅读)
  9.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33 次阅读)
  10. 疫情对高端白酒的影响(33 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