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行业专家交流纪要20200510

41次阅读

主题:工控行业专家交流

出席:行业资深研究专家 吴总


一、行业情况:

 

行业的周期一般在两年左右,过去两年处于贸易战压制需求的阶段。工控行业的低点从2018下半年开始,2018-2019年贸易战打响后一两个月,大家对投资新产线的需求在延后,投资力度都在压缩,该做的产能更替延期,但是一年后,相关的影响消化掉之后,从2019年下半年,尤其是10月份后,市场的需求在反弹。从历史的经验来看,工控行业的周期一般不超过两年,很少有连续两年都是下滑的情况。

 

2020年一季度国内工控企业的表现是非常超预期的,主要受益于两方面因素。受国内疫情影响,2020一季度国内制造业的情况都不太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滑25%,制造业用电量也下降了9%; 同时疫情在海外扩散,对于外需造成较大冲击,2020Q1出口总额同比下滑11%。但实际上,国内工控企业(主要指离散自动化)的表现都还是非常好的。一方面,有些行业受益于疫情和新基建的带动,比如口罩机、医疗器械、数据中心等行业;另一方面,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及物流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海外生产出现减产或停滞的状态,工控外资品牌核心零部件供应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给国内工控企业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

 

其实,没有疫情影响的话,2020年一季度工控行业的需求也会非常好,主要在于前两年贸易战压抑的订单在去年四季度逐步释放出来。这些订单出来以后,会有持续的惯性。一季度工控的需求是以医疗类的为主,估计后面还会再持续一段时间。值得关注的是,4月份开始,我们能看到3C、半导体、锂电、光伏、物流等行业的订单也逐步出来了。

 

判断全年,二季度增速依然不错,三季度可能会出现回落。而从今年二季度和三季度情况来看,3月份需求旺盛,4-5月份需求量足,厂商大量在囤库存,6月份未知,7-8月份预期需求回落,主要在消耗库存。总体来看二季度肯定是增长状态,主要是缺货带来的囤库存所致,同时有畏惧之后相关产品涨价的原因。原材料方面代理商也在囤货,整个产业的回暖估计要到4季度。

 

价格方面,近期伺服有涨价,主要在传导上游的原材料涨价。5月1号之后,伺服领域的产品价格有2%-5%价格上调,上调力度不大,主要是转移原材料成本。IGBT领域去年需求温和,今年到目前为止需求紧张,价格较年初上调,其中IGBT在工控成本中占比达10%以上,且绝大部分是外资,比重约为70%。目前国内IGBT主要针对的下游产业包括家电、变频器、伺服、商用类新能源车等,在这些领域国产机会明显。目前整个产业存在外资缺货的情况,IGBT货期大概在8周,是国产迎头赶上的机会。

 

二、工控(离散自动化)主要产品的情况:

伺服控制系统的核心产品主要是伺服电机,驱动器、通用运动控制器、CNC和编码器等,通用运动控制器里又有PLC,PC-base,还有嵌入式的(运动控制卡)等。

 

1)伺服电机+驱动器:中高端市场仍然是欧美和日系企业,西门子等欧系品牌主要占据高端市场,市场份额大概在30%左右,松下、三菱、安川等日系品牌大概在40%左右。国产的伺服电机大多是仿制日系伺服电机设计,以中小功率为多,功率多在3kW以内;而5.5-15kW的中大功率伺服电机相对比较少。当然,这也是因为小型伺服市场需求量最大,通常占比接近50%。大部分中大型伺服,在精度等参数方面均低于小型伺服,除了某些特殊领域外。伺服电机本身的难度倒不是特别大,国内伺服厂商主要是在小型化、高密度化及伺服电机与控制系统的协同方面还需要提升。伺服驱动器跟变频器同源,也都是采购IGBT、PCB板和芯片等基础电子元器件,设计集成再加载嵌入式软件,形成伺服驱动器。有过去很多年在变频器领域对外资品牌的替代经验,国内企业在驱动器方面这些年做得都还不错。

 

2)编码器:编码器成本占比较小,但是伺服领域非常核心的部件,因为编码器是测量仪器主要看的是精度。今年很多外资企业就面临编码器缺货。从价位来看,编码器的价格在几十到几百元不等。高端的编码器以欧美为主,尤其是德国,比如海德汉(Heidenhain),霍勒(Hohner),倍加福(P+F)等,倍加福在国内用得比较多。日韩的编码器性价比非常好,尤其是日本企业,比如多摩川(Tamagava),内密控(Nemicon),欧姆龙(Omron)等。

 

编码器市场呈现日系为主的头部公司优势过于明显,性能价格已做到极致的现象,国内厂商目前差距较大。国内编码器产品性价比没有日系好,日系的编码器产品特点是小而精。国内产商在编码器上使用外资或是国产,容易在印象上直接决定口碑和价格。国内厂商里,雷赛智能的编码器做得还可以,汇川之前收购了长春汇通也有了编码器的技术。

 

3)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和国外厂商差距较大,国内在软件底层方面较国外差距明显,汇川和日系的差距在临门一脚,但和欧美系仍有一定距离;在PLC领域,甚至延伸到工业软件层面与外资差距超过10年,而应用类方面国内则很有优势。目前国内PLC厂商市场份额10%-20%,中大型领域是外资的天下。目前来看,PLC产品和运动控制的产品有很高的培育成本,国内龙头厂商还是主要处于一个守城的状态。

 

三、未来趋势:

 

伺服控制系统是工控的落脚点,主流的做法是带着解决方案给客户。对于工控来说,电机响应速度和时间是核心,以此为核心带动上游,如果在下游没有产品会受制于人。而从整个行业来看,离散自动化行业更看重方案的能力,客户提供需求,也希望相关工控厂商能够带着方案进来。因此,目前最主流的做法是带着方案卖给客户,比如汇川的做法。汇川的优势在于前端销售,以及对于市场的把握和策略的执行。总体来看,近年来策略执行的效果不错,份额提升快。汇川在分销领域的规模小,仅在千万级左右,三千万以上的项目都是纳入直销。直销的好处就在于对客户需求的理解和把握,这种就能提供整套的解决方案。

 

国内的企业也都在往解决方案方向走。工控行业相对来说并不大,拆开了看单个产品的市场空间都不算太大,更何况还有外资占据着中高端市场。目前行业里的趋势,就是把伺服做好,之后往上游扩展。雷赛智能在步进和运动控制方面做得都还不错,技术能力不错,就是销售方面偏弱了一些。汇川前些年主要做变频器,集中在电梯领域,PLC、运动控制、伺服都是汇川在近年来变频器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发展起来的,PLC和运动控制方面基础还是稍薄弱些,但整体解决方案能力强,可以把这些产品带出去。禾川这几年发展很快,起步是做伺服电机的,现在驱动器、马达以及编码器整套都在自主研发制造,突显的是性价比。现在禾川也在往上位的运动控制、PLC以及运控一体方面走。再比如做PLC的信捷,在小型PLC领域他的市占率很高。尽管PLC本身行业存在壁垒,但是纯卖PLC产品三五年内份额一定会下降,所以现在信捷从上位控制往下走,也在做伺服产品。

 

工控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一方面国内有自动化提升和进口替代的需求,另一方面国内的工控企业也要走出去。工控自动化分两块来看,一块是过程自动化,一块是离散自动化。过程自动化典型的下游行业为化工、发电、冶金等重型流程制造行业,这些行业的特点是工业流程具有连贯性,不能随意间断,一般对温度、流量等进行检测和控制,通过流量计、DCS等大型的产品和系统来实现生产的自动化。过程自动化行业的产能投资高峰已经过了,未来可能还会有些需求。离散自动化主要面向于数控机床、机器人等精密装备以及汽车、电子等行业的流水生产线,下游行业对精确度要求更高。目前来看,国内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叠加目前工业制造层面自动化程度仍然较低,离散自动化仍有向前发展空间,所以我们前面也主要在讨论这一块。未来的趋势下,国内的企业还是要借助一带一路等平台往外拓展,不论是在过程控制领域还是在离散控制领域,都需要往外走。

文章来源:互联网 文章整理:唯常思价值投资网

唯常思专注价值投资,致力于价值投资的传播,愿每个普通的个人投资者都可以像机构投资者那样思考,Wechance意为我们一起探索机会,唯常思意为投资最重要的事情唯有经常思考,而且是独立思考和原创思考,个人投资者通过学习价值投资的分析方法,可以形成自己的研究框架和投资体系。

欢迎关注,栏目正在逐渐制作和完善中。